当书页邂逅青蓝——河口区图书馆
世界读书日非遗手记
四月的风裹着书香与草木香,在尼山书院的廊檐下打了个旋儿。4月26日下午,河口区图书馆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扎染书签”DIY活动,在4·23世界读书日之际,为读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斑斓之门。20余组家庭在志愿讲师张静静的带领下,以方寸书签为舟,载着千年非遗技艺漫游书海。
活动现场流淌着青蓝与月白的诗意。当张老师揭开扎染工艺的神秘面纱,孩子们立即被这门“会呼吸的染色技艺”吸引。棉布在麻绳的捆扎下变幻出云纹暗纹,板蓝根染料在热水中晕染出星空般的渐变色,孩子们举着滴水的书签笑作彩蝶,家长们也忍不住加入创作,在浸染、拆线、晾晒的韵律中,触摸到祖先的智慧温度。
“原来扎染的‘扎’是这么有趣的动词!”三年级的小读者小满举着扎成渔网状的书签惊呼。家长们则对这项国家级非遗有了新认知:“没想到给孩子做手工,还能上一堂生动的文化课。”当晾晒架上飘起蓝白相间的书签阵,仿佛看见文明记忆在丝帛上徐徐舒展。
这场融合非遗技艺与阅读推广的活动,让20余枚手工书签成为特殊的阅读纪念品。它们不仅是穿行书页的标记,更是文明基因的当代载体。正如张老师在结语中所说:“扎染的每一次浸染都是与历史的对话,读书何尝不是在与千年智者同行?”
河口区图书馆在书香中播撒非遗火种,让传统技艺成为打开阅读之门的彩虹钥匙。当孩子们举着“蓝印花语”书签合影时,镜头定格的不仅是斑斓笑靥,更是一个个正在生长的文化传承火苗。这个读书日,我们在布纹深处遇见文字的另一种生长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