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色,源远流长,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的独特表达。古人认为,只能从自然界提取原料制作的这些颜色是纯正的色彩,所谓“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这些色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流淌着诗意的情怀,它们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灵感,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象征。
7月26日上午,河口区图书馆在尼山书院举办了“书香过暑假”系列之认识中国色活动。特别邀请水华培训学校钱琳琳老师,20余名学员及家长参加,由钱老师和学员们一同认识和学习传统中国色,体验中国传统色之美。
传统中国色的分类遵循“五色观”,即青、赤、黄、白、黑,这五种基本色相互搭配和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色谱。这些色彩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还与季节、方位、声音、五脏、五味等相联系,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本次认识中国色活动包括“古人的浪漫——名字”、“中国传统色——小知识”“调出富有诗意的色彩”和“留下独属于我们的印记”四个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体验,学员们都认识和欣赏了美丽的中国色,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了自己的中国色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寻觅颜色,把看到的花鸟草木,风雨日月都命之以诗,把雨后初晴,命之青,把月光如水,命之白。当我们看到这些风花雪月、人间绝色时,也就了解了,“为往圣继绝色,为万世开新颜”的中国色。它凸显着国人识美、爱美、创造美,心中自有山水,重视本身感受,平视生命,体验万物的高级审美。
中国传统色,是历史的积淀,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体现。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珍视并传承这些美丽的传统色,让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