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河口区图书馆在尼山书院成功开展了世界读书日暨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之“字”从遇见你,特别邀请图书馆志愿讲师张倩,30余人参与活动。

活动从《汉字发展历程》开始,张倩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汉字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大家通过介绍学习到了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看到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孩子们感觉非常有意思。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最开始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甲骨文开始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
4月20日是中国农历谷雨节气,也是联合国第13个中文日。2010年,联合国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旨在庆祝多种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和阿拉伯文这六种官方工作语言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在这六种语言中,中文是唯一一个由单一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联合国将“中文日”定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结合4·23世界读书日,本次活动张老师教大家书写“书”字。先给孩子们发放了宣纸练字,再把书签和扇面发给大家。

中国汉字之美是因为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幅简笔画,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可用一个字表达一种感觉。本次活动以故事化的形式讲述了汉字的来源和它的造型,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让孩子们了解,文字的深奥和有趣。就像主题名字所说一样,“字”从遇见你,因为这些汉字,我,遇见了你。
|